8月8日,北京对五环外解除限购。新政初期市场虽一度火热,但政策满两个月,市场期待的五环外市场“普涨行情”并未出现。我们从今年北京市第六、第七批次供地,不难看出供地转向,推出多个中心城区地块,强调城市核心区稀缺价值,希望通过中心城区高价值地块实现“托底整体市场”的效果。
与3-4环提增供应密度不同,东西城因历史保护、限高等诸多政策限制,住宅项目容积率低,开发利润率仅3%-5%(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%-12%),房企开发意愿低迷。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显示,2025年1-9月东城区、西城区无新增住宅用地供应。2020-2025年,东西城年均新增现房仅156套,年均递减12%。而在交易端数据却显示2025年1-10月,东西城现房成交198套,同期新增供应仅180套,供需缺口18套;2025年10月西城区现房成交均价14.8万/㎡,较同区域期房溢价12%。
供应缺口和高溢价仍挡不住购房热情。北京楼市调整周期内,北京内城资产已从“单纯的空间交易”升级为“资源分配权争夺”。对于高净值人群而言,内城土地的稀缺性与抗风险能力,是当前经济环境下不可替代的“避险资产”。
北京市政府2023年发布《核心区控规实施细则》,要求“疏解非核心功能”(如批发市场、低端产业),同步导入“高端商务、文化传承、国际交往”等功能,推动内城土地从“物理空间”向“价值空间”转型。永外地区作为《北京市南中轴地区规划(2021-2035年)》核心承载区,享受“文化复兴+城市更新”双重政策红利。

在北京中轴线上,与天坛一路相隔,在这片最具文化象征意义的土地上,天坛府生来作为礼序文脉延续的一环,中轴线的申遗成功,赋予它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,北京城建“府系”标杆,正在为高净值人群锁定这座千年古都文脉核心的资产价值。

内城土地稀贵,开发成本高企,更加考验开发企业本心。天坛府正是市属国企——北京城建以在京超过200个标志性项目的品质保证,以国企担当,为高净值人群礼献“府系”标杆项目。

在建筑审美上,项目借鉴了天坛皇乾殿的三段式结构以及故宫庑殿顶的经典理念,不仅建筑质感十足,更还原出中式大宅的庄重与威仪,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。外立面在原有石材+铝板的基础上,补充了“金属铝板搭配大面积玻璃窗”的现代审美表达,更是将中式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。

走进实景园区,园林融入中式造园精髓,近50米的超宽楼间距以层叠的水系蜿蜒流淌,精工打造的亭台错落有致,与天坛意境遥相呼应。对比期房普遍2-3年交付周期,天坛府用“高完成度”实景园区,更是东方美学生活方式的完美展现。

天坛府一至五期均已完美交付,六期预计明年一季度交付,百万平方米东方式美学生活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目前少量建筑面积约150~280平方米的藏品级作品在售,是为层高净值人群敬献确定性、珍稀性和传承性的传世恒产。